“當本職工作變成師生為同一個目標雙向奔赴,走教的成就感和滿足感會給我更強的工作動力,也激勵我探索更加豐富的教學方法?!比涨?,寧夏固原市西吉縣將臺堡鎮中心小學音樂教師劉佳說。
為有效解決邊遠農村地區鄉村小規模學校音樂、體育、美術等學科教師結構性短缺等問題,2021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廳在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的支持下,以寧夏為試點開展“走教計劃”,選派音體美學科骨干教師赴小規模學校(教學點)走教。一年多來,寧夏采取縣域統籌、走前審核,雙向管理、走中監管,雙向考核、走后總結,豐富內容、“線上”送課,授人以漁、線下送“教”的方法,打造“五位一體”送教模式,累計選派走教教師800余人次。
紅寺堡區太陽山中心小學美術教師王亮走教的學校是21公里外的太陽山田原小學。該校只有14名學生、2名教師,沒有專業的美術教師。
走教中,王亮帶著孩子們觀察校園里樹葉外形以及葉脈造型,并指導學生通過判斷顏色和光線變化,描繪出形態多樣的葉片。經過多次實踐,孩子們對美的感受能力和欣賞能力有了很大提升。
一年多來,參與走教的鄉村教師不畏寒冬與酷暑,奔忙在走教的路途中,有力保障農村小規模學校音體美教學正常開展。
授人以魚也要授人以漁。西吉縣王民鄉九年一貫制學校的李明明是一名音樂教師,也是教研員,承擔7所村小走教任務。除了示范教學外,他還與村小教師結對開展“一幫一師帶徒”活動,通過集體備課、隨堂聽課、評課議課等教研活動,互相交流經驗,提高村小教師的教學教研水平。
“走教計劃”實施以來,寧夏各地積極探索經驗,不斷拓展走教送課形式,擴大走教受益面。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相關負責人表示,“走教計劃”是針對鄉村小規模學校教師特別是音體美等學科的專業教師相對匱乏而設立的。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支持縣城和鄉鎮中心校音體美專業教師到師資不足的鄉村學校授課,并向走教教師提供補助。
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廳人事與老干部處處長張永麗表示,“走教計劃”有效幫助了偏遠地區學校提高教學質量。通過走教持續鞏固教育扶貧成果,引導城鎮優質教師資源向鄉村合理流動,并對原有教師資源進行合理再分配,有效彌補了農村學校師資不足問題。
《中國教育報》2022年07月18日第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19 www.iyingw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